南都讯 日前,第25届海外华人交通协会国际交通科技年会(CICTP 2025)在广州举行。来自中国、美国、加拿大、新加坡等国家的750余位交通领域专家、学者与行业领军人物参会,其中包括6位中外院士和80余位知名高校交通学院院长,参会热度创历届之最。大会由海外华人交通协会(COTA)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主办,并得到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的重视与支持。
作为国内交通领域最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,本届年会以“交通·人工智能·能源”为主题,聚焦全球交通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与趋势,突出新能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交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。大会组织了主旨报告、特色论坛、焦点论坛、特邀论坛、闪电演讲等5个模块近30个学术单元。
在主旨报告环节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清华大学欧阳明高教授总结了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革命的发展历程,描绘了新能源汽车革命技术路线全景图,并针对动力电动化、整车智能化和能源低碳化三场技术变革的具体内涵、核心技术和关键节点做了详细阐述。他还围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的技术逻辑、商业逻辑和政策逻辑,全面解读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连续十年产销全球第一的盛况。针对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,欧阳明高介绍并研判了电池三重安全技术、智能电池、全固态电池、高安全智能驾驶、钙钛矿光伏电池、车网互动、光储氢充换放系统、电池上游低碳化等前沿技术。
大会执行主席、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林镇宏教授指出,交通行为研究是基建规划、交通运维、充电网络布局、车网互动落地、新能源汽车下乡等多个热点问题的共性机理基础,也是交通学科的核心内容。他强调,当前中国还处于从跟随式发展阶段迈向交通强国的过程中,尽管技术和装备持续进步,但理解和引导交通参与者的行为,是构建高效、协同、公平、可持续交通体系的核心要素,对于推动智能交通发展和出行方式变革具有重要意义。
据介绍,从欧阳明高提出的“动力电动化、整车智能化、能源低碳化”三个新能源汽车发展阶段,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赵祥模教授展示的“通过数字孪生系统,实现自动驾驶无限场景的快速生成和组合测试”,再到华盛顿大学王印海教授分享的“人工智能及其它数据科学方法在交通安全分析领域应用广泛、效果良好”,充分体现了中国交通系统在技术层面的持续升级与多元探索。
采写:南都N视频记者 孙小鹏
佳禾配资,金斧子配资,配资港股一览表今日大盘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