组方人参6g,生黄芪6g,白术6g,陈皮6g,厚朴6g,生鸡内金6g,知母9g,白芍9g,桂枝尖3g,川穹3g,生姜3g。见肝之病当先实脾。肝主疏泄,调畅气机。肝气郁结或肝阳上亢、肝火上炎等,都会影响脾胃的升降功能(肝木克脾土)。
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。脾胃虚弱,气血不足,则肝失所养(土虚木摇),肝病更易发生或迁延不愈。
方中实脾药:
人参、黄芪、白术: 这是张锡纯常用的“补中益气”组合(类似补中益气汤的底子)。它们大补脾肺之气,直接“实脾”。脾气健旺,则运化有力,气血生化有源。这是本方的基础和核心,直接响应“当先实脾”的治则。
陈皮、厚朴:。陈皮理气 在补气的同时,加入理气行滞之品。因脾胃气虚,运化无力,极易导致气机壅滞(虚中夹滞)健脾,厚朴行气消胀、燥湿除满。它们使补而不滞,恢复中焦气机的升降枢纽作用。“实脾”不仅是补虚,更要保证中焦气机的通畅运行。
生鸡内金: 健胃消食,化瘀通络。既能助脾胃运化水谷(助实脾),又能防止气虚气滞日久导致的血瘀(久病入络),体现了张锡纯重视流通的思想。助运化也是“实脾”的重要方面。
生姜: 温中散寒,和胃止呕,能振奋脾阳,助运化,并调和诸药。温运中阳亦是“实脾”所需。
方中入肝药:
白芍: 用量9g,是本方中养肝柔肝的主力。其性酸寒,能养血敛阴,柔肝止痛,平抑肝阳。针对肝体阴用阳的特性,滋养肝阴以制肝用(包括疏泄太过或肝阳上亢)。
知母: 用量9g(与白芍等量),性苦寒。可以清肝经郁热或虚热(肝郁化热或阴虚生热),又可助白芍滋阴。同时制约温燥:方中参、芪、术、桂、姜、芎、朴等性偏温燥,知母之寒可防其温燥伤阴。
川芎: 用量3g(较轻),为血中气药。能行气开郁,活血止痛。主要作用是疏达肝气(解肝郁),兼能活血通络。 其性温升,与桂枝相配,有升发之性。
桂枝尖: 用量最轻(3g)。取其升发条达之性(尖尤善上行),温通经脉,助阳气升发。
升者: 人参、黄芪、白术补气升阳;桂枝尖升阳;川芎行气活血兼有升散之性。共同推动清阳之气上升。
降者: 陈皮、厚朴行气降逆消胀;生姜和胃降逆;知母性寒沉降;白芍收敛。共同使浊阴之气下降,气机通顺。
全方以脾胃为枢纽,核心在于健运脾胃(实脾)以恢复中焦的升降。脾升则清阳布散,胃降则浊阴下行。中焦升降复常,则全身气机(包括肝气)自然调畅。肝气条达,又能反过来促进脾胃升降。
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经典的组方——逍遥丸。逍遥丸是以四逆汤为基础,用于肝气不舒,胸胁胀痛,头晕目眩,食欲减退,月经不调。柴胡, 当归, 白芍, 白术(炒), 茯苓, 炙甘草, 薄荷少许,用姜水煎煮。柴胡疏肝解郁,当归, 白芍养血柔肝。白术,茯苓,炙甘草健脾益气渗湿。姜水煎煮温中解表,薄荷少许可以清透郁热。
来对比一下两个方剂:
特征升降汤 (张锡纯)逍遥丸 (基础方)核心病机脾虚气滞为本 (中焦气虚 + 气滞壅塞) 为主, 兼 肝郁、阴伤、郁热肝郁血虚为本 (肝气郁结 + 肝血不足) 为主, 致 脾失健运核心治则“实脾”为先导与核心 (大力补气、行滞、运脾), 兼顾疏郁、养阴、清热疏肝解郁为先导, 养血、健脾并重最突出主症1. 显著气虚证: 严重乏力、气短、精神不振、动则尤甚。2. 顽固中焦气滞: 脘腹胀满、痞闷 持续且显著, 按之不舒, 嗳气/矢气后稍缓。3. 运化不良: 食欲差、消化不良、食后腹胀加重。1. 显著肝郁证: 情绪抑郁/焦虑/烦躁 易怒、善太息、 胁肋胀痛/走窜痛 (情绪相关)。2. 血虚/月经不调: 月经量少/后期/色淡、头晕目眩、面色少华、爪甲不荣。3. 轻度脾虚: 食少、便溏。关键伴随症状· 阴伤/郁热: 口干 (可能不欲多饮)、手足心热、心烦 (程度常轻于化火)、或有低热。· 轻度肝郁/血瘀: 可有轻微胁胀/胸闷, 非最突出。· 舌象: 舌淡胖或淡嫩, 边有齿痕, 苔白或微腻微黄。· 脉象: 脉沉细弱或弦细无力, 重按尤虚。· 无明显热象或虚热象: 原方无口干口苦、烦躁失眠等明显热证。· 舌象: 舌质淡红或略淡, 苔薄白。· 脉象: 脉弦细或弦而无力。 (弦主肝郁, 细主血虚)一句话,升降汤患者以脾气虚为主,逍遥丸患者以肝郁血虚为主。分清病机核心才是辨证论治的关键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佳禾配资,金斧子配资,配资港股一览表今日大盘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